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而成,原名“鹭鹚径”。街长不足一里,宽不够七米,街心以“界碑石”为界,1997年香港回归前,街东侧属中方,街西侧属英方。1997年香港回归后东侧属深圳,西侧属香港,是“一街两制”的缩影。进入中英街深圳建筑风水局,不论是大陆公民、香港公民(沙头角居民除外)还是游客,都要办理由公安部门签发的“特许通行证”。“中英街”真正的兴旺繁荣,是在1983年中港双方签订开放中英街协议之后。由于双方对“中英街”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大兴土木,整饰街道,修建店铺,使得这条小街朝夕间迅速繁荣、崛起,令人刮目。中英街的除了它的历史渊源和一街两制的景观外,这条街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观光购物,价廉物美的黄金首饰和进口电器一直是游客们购买的焦点,另外中英街的食品、日常用品也比别处也要便宜些。现在,由于内地市场的商品越来越丰富,中英街市场的优势不比从前,但有不少商品的价格仍比内地便宜。(2015年12月14日上午参观)
深圳沙头角的这条小街,一边属于深圳,另一边则属于香港,“一街两制”的特征被人们称为“特区中的特区”
沙头角口岸,在深圳市的盐田区,是进出中英街的通道
出入中英街,需要办理“前往边防禁区特许通行证”,工本费十元,有效期两天
进入中英街,不论是大陆公民、香港公民(沙头角居民除外)还是游客,都要持证从这里审验出入
通关以后,第一眼就看到了沙头角河畔的这条特别的小街
1898年刻立的中英地界第×号界碑立于街中心,将沙头角一分为二,东为华界,西为英(港)界,故名“中英街”
19世纪末英国殖民者强迫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中英街就是在此期间英殖民者展拓“新界”后形成的,租期99年
英国人随后竖立了界碑,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界沙头角,并在逐渐的买卖中形成了一条街道,即中英街
这种“一街两制”的现象持续了一个世纪,中英街在中国遭受屈辱的历史背景下留下了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
左首一侧的骑楼是深圳一方,右边低矮的商铺属于香港
这棵古榕树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由于根在深圳,叶枝覆盖香港,因而构成一幅“根在祖国,叶覆香港”的奇妙景观
中英街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街两边店铺林立,有内地商品不可比拟的优势深圳建筑风水局,一度被誉为“购物天堂”
1980年起,前来购物旅游的人数最高人流量一天达到七万人次 。然而从1998至今,购物的游客就越来越少了
我等徘徊踱过,几乎一店不进,一分不花,但异样的气氛也没有感受到,中英街“特别”也不特别
中英街共有八处界碑,由于自然风化,有的界碑已经失去棱角,有的字迹已经模糊
香港一边的商铺已经破落,甚至失去了原有的功用
现在,深圳一边的繁华盖过了曾经辉煌的香港一方
“一国两制”下的深港合作,是共创繁荣的基础
“警示钟”设立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广场,与中英街界碑相互映衬,是中英街新的一景
警示钟记叙了中英街割占、抗争、变迁、发展和回归一百年来的历史。告诫后人铭记深刻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除此在中英街的另一边,还树起了镶刻着历史浮雕图案的文化墙
这只在深港间自由行走的猫,大概不知道有“中英街”这么一说
海岸边的高塔,是新建的,也是深圳的风水建筑了
但从这里望见的山水,就是香港新界的范围了
从这里出关,同时也是车辆出入的通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上一篇: 风水堂:厨房风水常识及算命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