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第4期《周易》人际关系论戴永新

易经人际关系 2024-01-24 09:06

2008年第4期山东教育学院学报总第128期《周易》人际关系论戴永新(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蕴含着丰富的人际关系思想:视和谐为人际关系中的理想状态;以群体意识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以道德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规范;诚信为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起点,谦虚、宽容、克己忍让为行为方式。这些理论是古先贤对处理人际关系的生活经验的总结,对于今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周易;和谐;人际关系;群体意识;诚信;谦虚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16(2008)04---0035----04人际关系也称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换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周易》的人际关系理论,是古先贤对处理人际关系的生活经验的总结,含有真理性。认真研究古代贤人的处世哲学,对于今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和谐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周易》认为,追求和谐是人类最高的价值取向。在天人关系方面,《周易》非常强调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在《周易》占经中已明显具有“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思想。

无论是作为整体的六十四卦,还是作为子系统的个体卦,都是从不同方面说明“天人合一”之道的。《易传》更是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周易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所以,《周易》中蕴涵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融为一体的观念。在人际关系上,《周易》特别讲求和谐,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基础上,视和谐为人际关系中的理想状态,把和谐作为现实人际关系追求的最终日标。《周易》认为,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和最佳状态。《乾彖传》日:“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6’意指万物在宇宙中各有自收稿日期:200p-04-28作者简介:戴水新(1969一),女,山东聊城人,副教授。己的本性和位置,阴阳之问的交互作用引起万物的变化,形成一个至大至高的和谐状态,从而义普利万物。天地是善美的化身,具有人类发展所崇尚的所有美德,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2"就是说人道要效法天地之道,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应“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宦”【3](106’,发挥自己的努力,遵循自然规律,与天地相协调,对fl然物的变化加以辅助、节制或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

易经中天地人之间的关系_周易天地人三者的关系_天地和易经网

在这种“大人合一”思想观念下,先哲们在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把和谐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个H标,《周易》从自身、家庭到社会,找寻一条通向和谐之路。和谐人格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的关键,所以《周易》十分重视从人格修养方面来实现人格的和谐。《乾-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8’《坤象传》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类要效法天地的品性,意志要刚健,行为要果断,德行养宽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实现和谐的关键,它不仪成为《周易》中强调的修养的总原则,而且成为中华民族积极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沦概括和价值提炼。36戴永新:《周易》人际关系论2008年第4期家庭和谐是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的起点,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只有家庭和谐,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周易》认识到家庭和谐在于家人们的和谐相处。《彖传》日:“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1](302’在一家中,男主外,女主内。上有严君父母,下有兄弟姐妹,父母尽父母的责任,儿子尽儿子的责任,兄尽兄的责任,弟尽弟的责任,丈夫尽丈夫的责任,妻子尽妻子的责任,一家人各尽其道,家庭自然和谐。

踏入社会与人相处实现和谐要与诚信待人。大得志也。”【1J(圳九五以刚阳中正居尊位,又有六二中正与它相应,以如此的才、德、位,心存至诚地惠益天下之民,天下之民受其恩惠,毫无疑问的是至为吉祥的,九五怀抱诚信施惠天下,天下的人也必以诚信之德予以报答。李士够L|:“上信民,民信亦信上;上之顺民心,民亦顺上之德。L2J(411)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周易》思想的整体主义观追求人的身与心、人与人、人与宇宙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基础上,在人际交往中把追求和谐作为最终的价值目标,这种以和谐作为人际关系最终目标的确立,有助于完善人的性格、净化人的心灵,促进主体与客体相互沟通,人类与生态协调发二、群体意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周易》认为,人不应该也不能脱离家庭、亲戚朋友、社会和国家而生活,人的FI我价值应在与他人和群体交往中体现。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中,《周易》推重群体,强调以群体为前提实现个体与整体的协调发展;离开群体则会出现危殆的结局。传》:“‘大人否,亨’,不乱群也。”[J](7’《渐象传》:“犬征不复,离群丑也。”…”《系辞上传》十分明确得为阐释了“群”的含义。“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也。

周易天地人三者的关系_易经中天地人之间的关系_天地和易经网

”[1](仞’说明宇宙问各类事物、现象,无论是抽象的观念,还是具体的形态,均以群、类相分合,而吉凶就在同异的矛盾中产生。韩康伯日:“方有类,物有群;则有同有异,有聚有分,顺其所J(826’人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依赖于群体力量,如果人彼此隔绝,势必难以生存。“顺其所同则吉”,就是主张以群体为重,从群体的利益出发来处理人己、群我关系,这样才能吉祥。《周易》许多卦辞都强调群体力量的重要性。众也。”[1“328’《说卦传》认为:“坤”西南之卦,“坤”又为“众”,故西南象征“众庶”,也就是说获得众人的支持可以解难,说明了群体的力量之可贵。《泰》、《否》的初九爻辞都强调了并力协作的J(n引。两爻辞均以拔茅草、根系相连相牵为喻,说明只要志同道合之众人协同合作周易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就必定吉而亨通。止如程颐所说:“君子之进,必与其朋类柑牵援,如茅之根然,拔其一则牵连而起矣。”“贤者以类进,同志以行其道,是以‘吉也’。君子之进,必以其类,不唯志在相先,乐于与善,实乃相赖以济。故君子小人,未有能独立不赖朋友之助者也。”【3](123’其他如《同人》、《大有》、《萃》等卦也都是强调群体并力协作的可贵。在处理个人和群体关系时,《周易》强调求同存异。

如《同人象传》:“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乾为天为君王,离为人为臣民,上乾下离象征君王上情下达,臣民下情上达,君臣意志和同,体现了异中之同,君子就应该效法此象,“类族辩物”,即区分辨别群体及各种事物,以审异求同;在事物的处理卜,要重视大同,不可计较小异。虞翻口:“君子和而不同”oL3J(N3)马其昶日:“类族辩物者,大同其群,而又细别其物也。”[2J(143’《睽象传》:“上火下泽,离为火,水火相克不相容,象征乖违背离,启示人们做事要求同存异。而这种求同存异不是“类 族辩物”,而是“以同而异”,也就是程颐所说的“于 大同之中,而知所当异也。”bJ(同人卦意在“和 同”,强调从异中求同,睽卦意在“合睽”,强调同中 存异。 家庭成员构成的一个小群体的家庭,所构成 《周易》认为是人际关系的最初起点。在家庭中,一家人各塔其道,并且做到“交相爱也”…),讲求 “有孚”…‘埘),心存诚信,建构以爱换取爱、以信任 换取信任的环境,这样就会使家道得正,家家咸 正,则整个天下必然太平安定。 总第128期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周易》是人本主义的文化类型,重视人际关 系,在群体和个体之间,更苇视群体,把它放在根 本之位置上,个体只不过是人际关系的中的角色。

强调个体的发展必须以群体中他人的共同发展为 前提,并以此来处理与自己发生联系的他人的人 际关系,主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的调适,要通过人 生的修养而达到,并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状态。 三、“诚信”为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起 点人际关系搞得好不好,最重要的不是待人的 方法问题,而是待人的态度问题。《周易》倡导与 人为善,待人以诚。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人 们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石。真诚待人,会使 人感到你可靠,从而易于取得别人的信任。“诚”是 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起点。“诚”与“信”是 相通的品德,《说文解字》日:“诚,信也,从占。” “信,诚也,从人、从言。”内心诚挚、言而有信足《周 易》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起点。 文言传》日:“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1](13H‘忠”足指中心所想与言 行一致,即忠诚也。“信”指占行为众人所信,“信” 之基本要求足言行相符,“言必信,行必果”。孔颖 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町居,故云‘居、世’也。”H儿16’也就是说,君子要增 进美德,营修功业。而忠诚信实,就可以增进美 德;修饰言辞出于诚挚的感情,就可以积蓄功、。

惟有取信于人才能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获得自身的利益,达到预定的目标。 心诚信。程颐说:“豚龟,无知之物”,“孚信能感于豚鱼,则无不至矣。”[3】(勰1’就是说,诚信在心中,连 愚蠢无知的豚鱼也能感动而孚信之,则世上没有 什么东西不能感动不能孚信,人对任何事物都要 诚信,而且人只要有忠信之德,没有什么险难不能 克服,自会吉利亨通。 与人交往之初,这一品格就更为苇要。《中孚 有应,但九二在前为阻,欲‘有它’往应则不得安宁。”…‘聊’这是说,履信之始,信道未彰,当以安守 诚信为重;若急于有所求,难免因不被信任而惹出 麻烦。它提示人们,要想被人信任,自己必须首先 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地在诚信上下一番功夫;从 另一方面讲,和人交往时,还要看清对象是否诚 信。程颐日:“九当《中孚》之初,故戒在审其所信。 ‘虞’,度也,度其可信而后从也。虽有至信,若不 得其所,则有悔咎。故虞度而后信则吉也。既得 矣。”13J(删初爻为人结交的开始,处于信守中道之时,与人开始结交,不能不进行臆度权衡,以便择 在人与人交往时,只要具有诚信的品格,就会赢得他人的称赞。《中孚 阳居中位,为中道充实于心中坚守而不移易之人。

九二的中德存于心中,虽不求人知,但声名传于 外,人人都愿意和他接近。也就是郑汝楷所说的: “无心于感物,而物无不感,至减之道也”[3](484),好 像母鹤在山荫处啼鸣,其子就在远处应和;又好像 我有好酒周易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别人愿意与之共享mi一醉方休一样。 九二有中德能行巾道,远近的人都愿意与他结交。 与人交往,只有彼此诚信才能相得益彰。《中 九五》日:,有孚挈如,无咎。”[1“500’九五在上卦得中,阳刚充实,具备减信的德行,九五用诚信牵 天下之心,无所咎害;在下方,又有同样具备中孚 德性的九二,成为携手并肩的同志,这样在上的以 至诚顺巽于下,在下的以有孚悦从其上,自然没有 咎害。胡瑗日:“居尊而有中正之德,是有至诚至 信之心,发之于内I斫交之于下,以挈天下之心;上 下内外,皆以诚信相通,是得为君之道,何咎之 有。’’[3](486) 个人的内心诚信是为人立足之本,是人与人 相处、团结协作的基础。以诚信为基础,才有与人 的亲附、聚合。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人们之间的 团结、凝聚力,是任何社会都需要的,其对社会发 展的推动作用不应被忽视。《乾 文言传》日:“闲 不使侵于心,保持内心之诚。《周易》认为,“诚”是人际关系的根本和出发点,只有防邪存诚,才能做 到为天下国家做出好事,才能赢得人心,这无疑抓 住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 四、谦虚、宽容、克己忍让为人际关系行为方 式使人际关系保持“和谐”,在行为上必须保持 谦虚、宽容、克己忍让的方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