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不仅表现为阴阳二气,而且体现为事物自身的两种不同的性质。如刚柔、健顺、进退、开闭、伸屈、贵贱、高低等。在自然领域,阴阳具体化为天地、日月、暑寒、明暗、昼夜等;在人类领域,阴阳又区别为男女、君臣、君子和小人等。
虽然《易经》的卦爻辞是针对六十四卦的解说,也就是针对六十四个具体事物的解说,但其自身已经隐含了一系列智慧性的思想。《易传》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将这种隐含的智慧性思想充分地敞开出来。这种智慧性的思想不是关于别的什么东西,而是关于天地之道。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这表明,天地之道或者天地人之道规定了《周易》的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卦和六爻,同时也影响了吉凶的产生。卦不过是像天地人之象,六爻不过是效天地人之动而已。
《周易》正是基于观象而知道了天地人之道。一方面,《周易》显明了天地人之道,另一方面,天地人之道表明于《周易》。在这样的意义上,《周易》就是天地人之道自身。它们是同一的。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周易》知道了什么?它知道幽明、死生和鬼神,也就是一切遮蔽的和显现的存在者,一切在场者和离席者。正是因为知道什么是存在的周易的天地之道,什么是不存在的,所以人们可以泰然让之,如天地万物那样去生存。不仅如此,人还能与天地同体,和万物同生。
《周易》最根本的意义是揭示了天地人的存在的命运。
作为对于天地人之道的表达,《周易》最根本的意义是揭示了天地人的存在的命运。“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周易》的卦爻辞固然来源于天地人之道,但它并非是简单反映和摹写,而是探求、发现,让天地人之道的奥秘自身充分展示出来。这就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但什么是理、性、命?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关联?
一般的观点认为,理是物理,性是人性,命是自然的命运。但这并不吻合《周易》文本的原意。事实上,这里并没有关涉物与人的不同。理既是物理也是伦理,性既是人性也是物性,命当然遍及天人。理和性在此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甚至可以互换。
但在事物存在的意义上,它们有表达的强弱的差异。理是关于事物存在意义的一般表达,性则是关于事物存在意义的较强表达。至于命,则是关于事物存在意义最终极性的表达。《周易》不仅深究了理和性,而且把握了命,也就是天地人终极性的存在意义。当《周易》理解了存在的命运之后,它就可以解释万事万物的生生灭灭。
在这样的意义上,《周易》就不仅阐释了天地人之道,而且创建了天地人之道。如果没有《周易》的产生的话,那么天地人之道就是遮蔽的。正是《周易》揭示了天地人之道。天之道是阴与阳;地之道是柔与刚;人之道是仁与义。
《周易》的天地之道一般都等同于阴阳之道
在天地人之道中,天道的阴阳之道是最根本的,地道和人道都被天道所规定。因此,《周易》的天地之道一般都等同于阴阳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阴阳之道是天地间的根本大道,但人们由于视角的不同而对于它的认识会有所不同,以至于对于它毫无理解。这就导致阴阳之道会被遮蔽。尽管这样,阴阳之道却显示于万事万物之中。
但何谓阴阳?阴阳是天地间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和力量。它并非某种实体,是一种可感觉的对象。毋宁说,它是一种充塞天地间的气,因此,阴阳可以表达为阴阳二气。人们往往用正面和反面、积极和消极、肯定和否定来描述阳和阴的特点。但必须注意,这种判断是存在性的,而非价值性的;是事实性的,而非价值性的。
但阴阳不仅表现为阴阳二气周易的天地之道,而且体现为事物自身的两种不同的性质。如刚柔、健顺、进退、开闭、伸屈、贵贱、高低等。在自然领域,阴阳具体化为天地、日月、暑寒、明暗、昼夜等;在人类领域,阴阳又区别为男女、君臣、君子和小人等。
本文节选自《论国学》(外文版:《论中国智慧》),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标题为编者所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