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太极五行八卦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思想历史研究的视域里,中华民族传统学术文化经典的源头--《易学》,在其所体现的是以一个既独特而又很神秘感的认知范式。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来,中国历代思想家、历史家、哲学家、文化家们,在通过对由一系列符号和文字所组成的传世经典--《易经》的研究和挖掘中,逐渐建立起了一整套关于宇宙、社会乃至人生的自然观念和语言体系。而《易学》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思想历史研究上的重要性和生命力并不在于其成为一种与儒、释、道相并立的独立知识理论体系,而是以其思维方式所体现的超拔、灵巧的大智慧!本身就是以各家学说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源头活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哲学就是其赖以发生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思维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通过《易学》作为一种有机制性存在的--"天人关系";并演化而成至其成熟。因此,在另一方面来说:《易经》的思想要从古代哲学、科技、文艺等等理论中成为的一个独立的思维信息知识。总体来说,对上述《易》的思想演变中,又是以"道"的思维理论方式而加以演变衍生。也正是在以"道"为思想推理基础理论上,《易学》与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作为《易学》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国学哲学系的最高范畴之一!而"道"与"易"的思想具有多重复杂性的思维结构,从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研究角度来论证、从经验、观念上上升为话语、图式的演变过程等等,其本身既体现着先哲们在思想深度上的开挖,更能体现岀多个不同角度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理论。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社会性、历史性思想与文化的共鸣!它们所向人昭示的意义是在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理论、宇宙观和认识论中都有着深刻的体现。一、论无极。无极一词是岀自道教鼻祖--老子道君的《道德经》,其中"无极"是对天地大自然宇宙万事万物归根"大道"的一种形容;是表示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之意。后期道教吸收了这种观点,并加以衍演生化,进而产生多种思想的不同含义。汉代河上公所箸的--《老子章句》中论:从养生长寿的角度论:"无极"就是复归长生久视;这种思想论成为后期道教徒对修炼内丹、养生、炼气等等的主要思想。而"无极"则又作为其和启迪道教徒们最高修炼的顶峰目标--"超凡脱俗"、"得道成仙"!道教认为:与道相合,才能长生久视也!因此,将"无极"的解释成"长生久视"。按道教的角度来说:"道"是无限的,天地未开辟之前,它已经存在了无限的时间,而且会永恒地长存下去!而在空间上它也是无限的,不限制于任何一个区域,所以用"无极"的范畴来称之为--"道"!在宇宙演化的角度用无极一词,常与太极相连,是比天地起始的混沌状态更加古老!这也就是--道!无极是太极的根源,不管是修道者或学易者,都讲究和注重"天人合一";道教中又叫"与道相通"、"与道合真"。
在某角度来说,就是回到初始状态,这就是--"无极"。宋初,箸名高道陈抟作《无极图》时,其就集中表现了内丹的修炼理论,图式自下而上,先为"炼精化气";后为"炼气化神",继以"炼神还虚、复归无极",达到"脱胎换骨、得道成仙"的最高境界。因这一内炼境界多称作"虚空"、"虚无"、或"圆明",故在后来的丹经和易学中,多用"0"的符号来代表无极。二、论太极。太极,最早见于道家经典--《庄子.大宗师》中,所谓"太极"者是指"道"的性质和状态,非实体化概念。《周易.系辞上》一书中所论的太极是:至高无上的天地大自然宇宙中的本源,由它产生天地、阴阳;再由天地、阴阳产生:春、夏、秋、冬四季四时与八节;四时八节又产生: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周易》中又将"太极"作为天地大自然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其思想学说对后世影响力很大。汉代谶纬流行甚广,有五运六气之说,认为太极是浑沌的元气,为五气变化、形成天地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以上诸说构成道教中的"太极"理论来源。《道藏》中曰:纬书的五运六气衍变为三始,但是框架结构仍基本相同;又如《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中认为:太极是化生万物的宇宙本源。唐代成玄英注疏《庄子》曰:纬书五运六气和乾元三始说,都过于庞杂,以太极涵盖天地未形成以前气化的五个阶段。
至宋时理学又进一步吸收了《周易》和道教的太极论学说,以"太极"为最高宇宙本体的思想指导,认为"太极"即道,太极即理,太极即心。三、论五行。关于五行的观念最初见于《尚书.洪范》中,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五行是日常生活中所面对面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是构成天地大自然宇宙中万事万物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的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万物之性。而五行学说就是把天地大自然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归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中。战国时邹衍生化并构建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乗、侮的关系。相生即相互滋生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保持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这样天地大自然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才能更好地衍化生长。四、论八卦。八卦,岀自《周易》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八种基本图式像章,由阳爻和阴爻相互组合而成的,每三爻共组成一卦,其名称和卦形分别是: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
道教在沿用《周易》八卦的框架结构和阴阳五行变化学说中,融合其炼丹、养生、练气等等思想内容,并进一步演化述说其独有的仙学理论,以指导内丹和外丹与术数的修炼方式。被誉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中即是借其"大易"爻象以作丹之意,后世炼丹学家们都以此为水为既济,是故结为金丹也。此外,道教经书中对论述"八卦"之阴阳五行变化者甚多无极易经文化,大部分均收编入明《正统道藏》之中。以上四个浅论为本人的愚见无极易经文化,虽然在名词的使用上,所谓的"易道"或"易理"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如果以"理"作为知识的本质特征,而以"道"作为智慧的象征的话,在反映主流话题中,《周易》的思想象数和义理这两个方向可以粗浅地用"理"、"道"来分别表示其思想了。当然,这只是理论话语中的内容而言,并不存在或表示两者之间,在终极取向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某个角度来说,以"理"进"道"是转识成智的基本途径。粗粗浅识愚见,贫道实不敢言之成文,仅博众位方家一笑,尚祈十方大德高贤批评指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