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字 > 无极正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万物 2023-05-18 14:0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第42章)

这章原本难在“道生一”里面的“一”是什么。

“一”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就是矛盾双方的统一体,就是有正反两面的硬币,就是太极,也叫太一。老子在讲《周易》吗?《道德经》必然是在《周易》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作为周朝图书馆馆长,说老子不读《周易》,咱能信吗?

这个“一”,还是《尚书》中《禹谟》里舜对禹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里面的“一”。老子不可能不读《周易》,也不可能不读《尚书》吧?当时都是竹简,记录的信息并不多,一个图书馆估计也没有多少书。而那时候书和文字刻在青铜器上,刻在竹简上,成本得多高?说一字千金也不为过吧?守着这么一堆价值连城的宝贝让咱随便看易经复归无极,任谁都会不舍昼夜、手不释卷吧?

这个“一”还是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的“一”,曾子解释是“忠恕而已矣”,这说的是孔子的“道之用”。而孔子的“道之体”,必然是与老子,《周易》,《尚书》一脉相承的。因为,孔子看的书跟老子是一样的,周的文化奠基人就是武王的弟弟周公,而周公被封在鲁国,孔子便是鲁国人。

理解了这个“一”,那么“一生二”就好理解了,“二”就是矛盾双方,中国的说法叫阴阳。《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就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反之又反永恒运动。这种运动便产生了三,然后是四、五、六,以至于无穷。量变引起质变,最终产生了宇宙万物。

这个“三”有人认为是“天地人”三材,也未尝不可,毕竟在我们的认知里,这三者是万事万物汇聚的焦点。也有人说,这个三是阴阳产生的“和”,也就是黑格尔在辩证法中所说的“正反合”的“合”,这么理解也可以,确实也是生发万物的过程。

而以我的理解,老子的三似乎并没必要特指什么,他只是在说量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一二三要逐渐走过来,到了三之后这个系统就非常复杂了,我们很难再去建立解析模型,所以就直接到了万物。这个说法倒是又暗合了“三体”问题,不知道是凑巧了,还是老子确实观察并发现了混沌系统的特点。不过不管是不是巧合,老子清楚地理解“混沌系统”,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万物背着阴抱着阳,就像一个“盅”里面的阴阳二气相调和,冲,之前讲过,同盅,即内空的容器,如现在喝酒用的酒盅。这比喻的还是辩证法的几个原理。

之后,老子又例行由道讲到德了。人们都不喜欢孤、寡、不榖,幼而失亲谓之孤,老而无伴谓之寡,没有饭吃叫不榖,这基本是人类最惨的三种情况了。但是,君主们偏偏这样称呼自己,为什么呢?因为咱们已经至高无上了,就不能再追求赞誉了。所谓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亢龙有悔,为了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当咱们“益”到快满了的时候,就要“自损”了。怎么损?就是不争、谦退嘛!

就像河谷,为了防止河水溢出去变成洪灾,就要时不时地疏通河道,把河谷挖得更低,这样水大的时候才不至于泛滥成灾。做人也是一个道理,咱们想想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只要自己有一点成就,溢美之词是不是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了?这个时候,人就容易飘飘然,俗话说“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了”,这是非常危险的。

好不容易创业当了老板,就对团队颐指气使?你放心,这个团队绝对带不好,用不了多久,咱这个老板没准也当不长久。因为咱把别人当奴隶,别人自然会反抗,败事容易成事难,只要有一个存心给咱捣乱的,那放心,什么事咱都干不成。所以,当老板首先要调整心态,后其身、外其身。颐指气使就是在争权,揽功甩锅就是在争利。咱们跟团队争,大家就变成了比赛双方,地位对等易经复归无极,咱们就一个人,而人家人多势众,咱在明处人家在暗处,孰强孰弱不是一目了然?

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用荀子的性恶论释读《蝇王》中人性的复归_易经复归无极_共指神州克复归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